苏州运输服务:宁波发展第四方物流 “宁波解法”物流信息化
发布人:邦盛物流 时间:2010/5/15 9:04:36 浏览:1156
一、苏州公路运输
苏州运输至全国各地公路运输均可实施门到门服务,苏州邦盛物流市区免费上门提货,有一定货量送货在市区均可免费送货,苏州行李托运偏僻城市乡或镇到市区提货。
二、苏州铁路运输
苏州托运至全国各地铁路运输,是行李托运小件物品运输的最佳选择,我们与全国各省会城市物流公司合作,可委托派送至客户手中。1、价格便宜,2、保证到货时间,可以提供包装服务!
苏州邦盛物流为您提供以“最优市场价格和完美服务功能”构筑快运体系,让我们付出的努力,切实降低您的运输成本,简便您的物资流通运作方式。我们运输的不光是货物,而是一种服务理念和态度。
苏州邦盛托运紧靠火车站,与苏州火车站合作十余年,与全国各大城市物流公司联网运作,与铁道部门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施到站后门到门服务。
三、苏州行李托运
苏州至全国各地行李托运!包括苏州行李托运、苏州电脑托运、 苏州长途搬家,苏州大件运输,苏州电器托运、苏州家具托运、苏州小件托运、苏州日用品托运、苏州外省托运、苏州衣物托运、苏州电瓶车托运、苏州火车托运、苏州火车托运理、苏州火车托运咨询、苏州托运公司均可受理,保证货物安全到达目的地!
四、苏州航空运输
苏州邦盛物流公司为客户提供一条龙服务,苏州航空代理若急件物品我公司帮助客户代发航空物流,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五、苏州包装服务
苏州邦盛物流服务好每一位客户是物流企业的服务宗旨,邦盛物流托运部提供产品包装服务:比如:苏州电脑包装、苏州机械包装、苏州行李包装、苏州包装物流服务(纸箱、木箱、木框、编织袋)按客户的要求做到尽善尽美!
“宁波作为我国第四方物流的试验场,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成果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在今年3月20日的宁波现代物流发展研讨会上,来自科技部、中国社科院、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德国物流协会的专家建议推广宁波模式,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支撑。在专家眼里,第四方物流已形成了“宁波版本”。
2009年,国务院出台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是惟一的服务业规划,其中明确指出:物流产业对其他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服务和支撑作用,物流产业自身的转型升级重点在于物流信息化。
充分发挥宁波港口优势,加快国际航运业向现代国际航运物流业的转型发展,打造上海“两个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宁波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决策。在布局重点发展的十大服务业中,现代物流业首当其冲。这表明,依托深水良港优势积极打造国际贸易物流中心,已经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战略重点之一,建设支撑宁波物流产业发展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已是大势所趋,由国有资产组成投资建设的宁波第四方物流市场由此应运而生。
整合公共资源发挥集约优势
信息化应用的优势在于信息的共享与集成,因此第四方物流市场在课题研究阶段就确立了区域统一公共信息平台的定位。以平台的形式来发展第四方物流是经过科学论证的,并符合当今社会信息化发展的现实要求,通过平台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集中物流信息整合各方资源,实现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有机结合。行业主管部门也可以依托平台实现在市场管理、市场服务领域的职能创新和手段延伸,最终构建市场化、信息化、集约化的物流管理与服务模式。
为了充分发挥已有公共信息平台的基础并实现其快速发展,市场的运营由电子口岸运营商承担,并在其原有海关、国检、宁波港集团等口岸单位股东的基础上,增加交通投资集团参股,使其服务贯穿了大通关、大物流全程信息服务。鉴于四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定位,它的惟一性能保证资源的快速整合,同时也有利于政府的有效监管,资源与优势集中在一个平台上,将加快平台的发展,从而带动第四方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市场培育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有着重大的意义,在宁波构建第四方物流体系的实践中,政府因势利导,通过工商、财政、信产、交通、银行等部门的共同推进使政府和市场这“两只手”协力托起第四方物流市场,陆续出台的政策法规也保障了市场建设的快速启动及运作过程的规范有序。
创新机制保障高效运行
在宁波第四方物流体系的建设中,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创新。
首先,建立健全运营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政府服务外包考核机制。第四方物流市场作为创新的电子商务需要人才的聚集及智力资本的支撑。为保障团队的凝聚力与创业活力,运营实体骨干员工适当共同参股,共享宁波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10%股份,激发了创业热情。宁波市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认为:“市场的快速发展持续保持活力,未来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管理机制。”为了保障市场建设目标的达成,市国资委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制定了完整的考核机制,考核与实绩挂钩,既有问卷调查,也有具体指标的数据测评,统筹了交易实绩性指标与服务体验性指标,确保了考核的准确度和权威性。
其次,创新“双主体”运营模式,传统的物流服务交易大多采取定期结款(包括周结、月结、季结等)的模式,这种模式在缓减货主企业资金压力的同时,也导致物流领域资金沉淀严重,而且对于物流企业来说,还存在着提供服务却收不到款项的风险,宁波第四方物流市场改变了这种不平等支付结算模式。人民银行宁波中心支行谢伟江副行长介绍道:“宁波第四方物流市场把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相结合,提供了“支付确认”及“合同约定”两种可在网上实现的结算模式,提高了支付结算效率,有力地降低了交易风险,同时也保证了物流服务的质量”。
前景看好历程艰难
根据电子商务及新型市场的发展规律,第四方物流市场的发展将经历建设、培育、成熟三个阶段。
2009年是市场的建设期,市场陆续推出GPS物流监控平台、企业信息联网、物流金融、海运通、陆运通、空运通、在线交易支付、在线投保、联通四方物流通等物流特色服务。市场整合了大通关、大物流信息服务功能,大大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2010年是市场培育期,截至上个月,开业仅一年的第四方物流市场已有注册企业4000多家,信息发布总量达45万条,实现交易额5亿元,服务延伸至浙江、北京、上海、广东、山东、河南等省(市)。
宁波铃与物流公司依靠交易平台“网罗”了货代和车队企业达20家,抱团出击,这种被称为“双重运输”的新模式正在发挥强大的调控能力。
“回望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前期需要持续密集的资金投入,并且企业对物流电子商务新模式从了解到熟悉的过程十分漫长,宁波的‘第四方物流’任重道远。”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戴定一寄予厚望。
浙江省道路运输管理局张平平局长认为:“宁波第四方物流市场所做的正是省政府大力推动的大物流建设工作的一部分,符合大物流发展趋势,并应向更大范围推广。”目前,第四方物流市场已经成为浙江省交通运输厅认定的“浙江交通物流公共信息系统网上交易市场”,这表明我省大物流平台已经确定将第四方物流交易市场作为“模版”。
宁波市政府副秘书长张延全程参与了第四方物流市场的建设,他告诉笔者,“第四方物流”课题全国领先,没有可借鉴的模式,在市场建设期和市场培育期还要解决推广现代物流意识、创新物流运作模式、推进物流新技术应用、持续性资金投入等难题,需要政府大力推动与支持,平台运营商和银行“双主体”的创新和服务深化及各类传统物流企业的积极参与。
随着市政府扶持引导政策的陆续出台,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认识到物流信息化应用的潜在价值,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第四方物流市场中来寻找商机、提升服务、规范经营,从而不断加快现代物流发展的步伐。市交通局副局长、市现代物流研究院院长汪月娥认为:“市场成熟运作后,将带动宁波物流行业每年产生效益10.5亿元。”
第四方物流市场正在成为促进宁波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