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业升级的核心是打造服务供应链
发布人:123 时间:2010/3/21 7:07:10 浏览:1407
以雷曼兄弟破产为标志所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过去一周年了。我国做为世界经济新兴国家,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重大影响。特别是我国的物流业总体上仍处于粗放型经营阶段,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冲击在所难免。
行业发展遭遇的宏观经济困境,以及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最终加速行业洗牌。与此同时,外资巨头的侵入加剧竞争。国外物流市场的萧条使得外资物流企业分散金融冲击,押宝中国市场,凭借自身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外资巨头加快网络布局,抢占核心城市和高端市场,同时采取逆势大幅降价的方式抢占份额,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
金融危机对中国物流业加快产业升级提出了要求。中国物流企业对企业内部管理及发展理念、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吸纳人才吸纳和发挥作用、企业创新实践和物流管理信息化升级改造等方面,有了更加充分的认知。对于中国物流产业来说,危机恰好也是缩短与国际现代物流差距,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机会。如果此时无所作为,在金融危机过后,我们将面临比危机前更加强劲对手的挑战。
物流产业升级的核心是什么?
此次金融危机冲击最重的是提供基本物流服务,附加值以及技术含量低的物流企业,加快物流产业升级已迫在眉睫。打造当代中国实力强大的物流企业,其产业升级的方向,应该是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即精心打造物流服务的供应链。
随着物流服务要求的日益提高,单一功能的物流企业服务能力捉襟见肘。物流服务供应链本质上是物流服务能力供给链,以物流服务集成商为核心,为产品供应链提供仓储、运输、装卸、剪切、加工、配送、货代、金融、咨询等集成化物流服务,既可自身提供,也可组织整合物流资源,各成员基于能力的分工与合作实现关系协同,弥补自身运营能力的不足,避免资源过剩并实现共赢。
为实现物流企业的产业升级,在国家层面和企业层面都应引起一些必要的思考。当前,在物流组织方面,政府各部门并没有完全形成合力,部门分割、垄断,管理费用太高,市场化不足,地区封锁的现象依然突出,尚未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物流竞争市场。要形成可控与自由运作的现代物流机制,在组织各部门协调合作方面,政府大有可为,采取相应政策和组织手段将有利于物流服务供应链的建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层面承担更多打造物流服务供应链的责任,尤其对致力于追求卓越的物流企业来说,增强自身的物流服务供应链建设是做大做强的重要标志。这包括:
一是服务的集成化。即以物流资源的优化整合为手段,实现多功能一体化运作和一站式服务。将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运作模式,是现代物流区别传统储运的重要标志。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综合物流通过集成各物流功能,以产品供应链为导向,提供物流服务供应链,双链交融。即实现服务从采购延伸到生产、销售,经过包装、运输、仓储、装卸、加工配送等一系列物流环节直至用户手中。物流集成化的发展趋势,将促进物流系统向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社会系统转变。
二是服务的科技化。物流的资源整合、一体化运作、一站式服务等组织活动,以及效率的提高,离不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明与普及。
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物流企业不仅可以提供更为方便、可靠、快捷的物流服务,而且可以提供商品的供求信息;通过为商品交易提供信息平台,可以促进交易的便捷和公平。这些功能和社会责任的实现,不仅需要市场的支持,更需要物流企业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及先进技术手段。
三是服务的增值化。在市场中,竞争是永恒的。竞争要求企业在成本一定的条件下,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在客户价值一定的情况下,持续降低成本。这要求我们物流企业一方面不断提高现有业务的作业效率,另一方面持续创新业务模式,不断提供增值业务,细化物流服务供应链上每个可以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点”。即通过价值链纵横拓展、物流业务创新、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构建物流信息系统等方式,增加便利性,加快反应速度,降低成本和延伸服务,实现服务增值。